追寻心中的红船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随着公司督导组前往浙江,这里有我们公司位于嘉兴的S207海盐射线公路项目部,而这也是我时隔20多年后,再次来到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长三角。
在去的路上,我思绪万千,回想起20多年前的新世纪之初,也是一个春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里,公司中标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宁波--台州--温州,我有幸参加建设来到了温州市平阳县。
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东部发达地区,初来乍到,有好多不适应,比如我们的推土机到了,可是找不到地方停放,因为这里是江南水乡,沟塘密布,而且经济发达,寸土寸金,最后只得和一户人家签了租地协议,停在这户人家尚未完成建房的地基上;等到临建开始了,看到当地民工腰上别着手机,而我们大多数同志来自内地,都还是赤手空拳尚未进入手机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去台州市公干,一路上城乡毗邻,高楼林立,我问路人哪里是市区,回答这里就是市区呀!头顶上战机不时掠过,我想那肯定是苏27在警戒巡逻,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后来随着公司经营策略调整,我也辗转其他项目,再没有机会回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长三角地区。
到项目部了,项目经理贺高峰在迎接我们。贺经理是我当年毕业刚分到单位时的领导——已经故去的宝成铁路复线三大队大队长陈志贵的女婿,陈队长是一位1976年入伍的甘肃籍老铁道兵,我曾写过一篇回忆文章《雨夜抢险》致敬他,追忆他带着我们在嘉陵江畔的雨夜里抗洪抢险留下的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
在S207工作期间,项目部的智慧梁场深深吸引了我。S207项目在全公司乃至全集团首创了智慧梁场,项目部引进国内先进的预制梁板生产工艺,以“智慧化、机械化、标准化”理念为主导,按照管理数字化、加工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设备智能化进行设计建设,占地面积约137亩,建成了嘉兴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桥梁预制厂,设有钢筋加工区、钢筋绑扎区、液压生产区、蒸汽养护区、预应力张拉区、提梁存梁区六个工作区域,配套建有高标号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梁板预制过程都是电脑数字化控制,流水线效率高,质量可控制性强,生产速度是普通传统梁场的2~3倍。智慧梁厂承担着全线2985片箱梁的预制任务,具备全天候24小时生产条件,设置有7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配置4个移动台座,每条生产线每天生产1片箱梁,智慧梁厂每天可生产7片箱梁。智慧梁场不但提高了箱梁预制工艺,而且让智能化走进了施工生产,我们企业的生产能力与20多年前相比,可真不是同日而语的哦!
既然到了嘉兴,那就一定要去看看南湖上的红船,因为100年前,在南湖的烟雨涳濛中,就在这艘小船上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航船由此扬帆起航。
于是,在一个工作的暇日,我来到南湖,南湖公园是免门票进入,我沿着绿荫小道,信步一路向前,林中几声鸟鸣,更增添了园区的静谧。
我在湖边码头乘上渡船,渡船驶向湖心岛,远远望去,只见岛上有一座楼阁,重檐飞翼,典雅古朴,和周围的树木假山、长廊亭榭相互掩映,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登岛后一看指路牌,方知道那是烟雨楼,我顾名而思义,立即想起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走到楼前一看说明牌,原来这烟雨楼还真是得名于杜牧的《江南春》。
在烟雨楼前,仰望楼檐上的匾额,是董必武亲笔题写的“烟雨楼”,走进正厅,迎面的楹联也是董必武所撰写,“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在烟雨楼不远处的湖边,停靠的就是“红船”。我站在红船边,想象着百年前10位代表在船舱里热烈讨论,最后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他们轻声呼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党从此宣告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
红船,作为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见证者,承载的精神内涵无比丰富,它所蕴含的“红船精神”激励着我们坚守初心,百折不挠,探索创新,忠诚为民,开创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实践和建设道路。近年来,公司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形势,积极改变经营策略,大力发展东部、西部、南部三大区域经营,其中东部区域经营中心以皖江公司为抓手,立足安徽,辐射华东华南,努力开拓属地市场,S207就是公司继甬台温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等项目后,又一次打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工作结束要离开了,贺经理前来送行,在分别之际,我对贺经理说,送你一首诗共勉:十年烟雨十年风,大江歌罢掉头东;莫道李广难封事,钱塘潮头有高峰。他哈哈一笑说:诗名叫什么呀?我回答说:就叫《征越》吧!